close

P1010073.JPG 

    位於印度東南方,佇立在南亞印度洋上的島國"斯里蘭卡"(Sri Lanka),首都可倫坡(Colombo),距離台灣約8小時的飛行時間。由於秀麗的風景和豐富的自然資源,素有「印度洋上的珍珠」之美稱。小島大小約台灣面積的1.7倍,在這小小的土地上,具備多民族、多宗教等文化特性,讓斯里蘭卡這個小島國,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。

    1796年2月15日英國佔領可倫坡(Colombo)後,結束荷蘭長達140年的統治,1802年英法簽訂亞眠條約,斯里蘭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。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宣布獨立,成為英聯邦的一員,定國名為"錫蘭"(Ceylon)。於1972年更改國名為"斯里蘭卡共和國",更於1978年8月16日頒布新憲法,更改國名為"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",也就是現在斯里蘭卡的正式國名。

    斯里蘭卡的人口,主要是由佔人口約7成當地的僧伽羅人,和1830年代印度南部大舉遷移過來的泰米爾人為主。所以斯里蘭卡的官方語言有僧伽羅語和泰米爾語2種,但在大城市英語也是常用語言之一。其中僧伽羅人大多信仰佛教(70%),而泰米爾人則多以印度教(15%)為主,其他伊斯蘭教(7%)和基督教(8%)也是斯里蘭卡主要信仰之一。

    英國的殖民,在斯里蘭卡留下了後遺症。1830年代,英國為了便於統治,將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大批遷移至斯里蘭卡,並給予主導地位,導致當地的僧伽羅人與泰米爾人結怨。在1948年斯里蘭卡宣布獨立後,僧伽羅人逐漸奪回主導權,於是大多都居住在北部和東部的泰米爾人在1972年成立"泰米爾依拉姆猛虎解放組織"(LTTE),以「獨立建國」為目標,頻頻與斯里蘭卡政府開戰。雖然在挪威等國的斡旋之下,2000年起雙方開始和談,2003年猛虎組織宣佈放棄獨立主張,雖然至今和談還在緩慢進行,但是偶爾北部和東部等地區,還是會發生抗爭和攻擊事件。由於歷史上民族的紛爭不斷,讓斯里蘭卡增添一絲悲傷的哀愁,因此也有「印度洋的眼淚」之稱。也因為紛爭不斷,使得斯里蘭卡建設趨於緩慢,也讓斯里蘭卡保留了很多珍貴的自然風貌,讓這顆眼淚下瀰漫著天真的微笑。

    位處南亞季風區的斯里蘭卡,只有雨季和乾季之分,年間的平均溫差只有2~3度,幾乎沒多大變化。但是根據地形的變化,氣候卻有明顯的不同。沿岸和低地偏熱,但在超過1000m的丘陵區,卻是四季如春。因此斯里蘭卡在最適的氣候中,生產著名的"錫蘭紅茶",成為世界重要的紅茶產地之一。

    斯里蘭卡除了生產紅茶,也輸出橡膠和可可,更是著名的寶石產地。由於天然資源豐富,還有很多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和建築,1982年開始,積極登錄世界遺產發展觀光事業,到1988年為止斯里蘭卡境內共有7個世界文化遺產,分別是Anuradhapura聖城、Sigiriya古城、Polonnaruwa古城、聖城Kandy、黃金寺院Dambulla、Galle舊市街及要塞和Sinharaja森林保護區。美麗的海岸線、綠意盎然充滿茶香的茶園和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,把斯里蘭卡推向世界,成為一個觀光重地,現在這一顆印度洋上的珍珠,正在閃爍著耀眼的光茫,吸引著人們探索她的美和歷史的痕跡。覆在斯里蘭卡上的薄紗,正慢慢地被卸去,而我也愛上了這個綠色梨狀的島國。

*參考資料: 維基百科一斯里蘭卡,地球の歩き方スリラン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rilanka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